爲什麼不要停止聚會?

crucifix-Wide 16x9

在這教會重新開放的時期裏,我們常常聽到大家用希伯來書10:25來彼此鼓勵重新回到教會參加聚會敬拜。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有人覺得沒什麼大不了,或者覺得現在疫情還沒有結束,仍然有推諉的藉口。我想稍微深入解釋一下這段經文的意義,供大家思考和默想。

      在語法上,10:25是在一個長句裏的,就是從19節一直到27節的長句。爲了避免斷章取義,我們應該把這一長句放在一起考查:

19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20 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 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 22 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 23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 24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25 你(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26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27 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

      在內容上,這段經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從19節到22節的上半部分,講的是耶穌爲我們所作成的偉大救恩;第二部分是22節的下半部分到25節,講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迴應;第三部分是26和27節,是對我們的警告。

      首先,這裏的聚會指的是實體聚會。“聚會”這個詞是從希臘文名詞ἐπισυναγωγή(episunagoge)翻譯而來。這個名詞在新約聖經中只出現兩處。除了這一處,另一處就是帖撒羅尼迦後書2:1“弟兄們,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和我們到他那裏聚集”。這兩處經文有個共同點,就是都和基督再臨的日子有關。這個名詞的動詞形式是ἐπισυνάγω(episunago),在馬太、馬可和路加三本福音書中各有兩處經文。馬太福音23:37:“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24:31:“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方:原文是风),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馬太福音的這兩處經文都有很強烈的末世論意味。馬可福音13:27和馬太福音24:31幾乎一樣,而路加福音13:34和馬太福音23:37幾乎一樣。這四處經文都是指耶穌再來時全體聖徒的聚會。此外,馬可福音1:33則說“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門前。”指的是全體性的聚集。而路加福音12:1:“这时,有几万人聚集,甚至彼此践踏。”也是指大規模的實體聚會。

      希伯來書10:25提到的“那日子臨近”對基督徒來說,既是我們的盼望,我們也需要爲這個日子時刻警醒,作好預備。我們不要停止聚會,是爲了迎接和預備主的再來。我們平時在教會裏聚會敬拜,可以說是將來我們在天上與基督面對面集體敬拜的預演。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不會是通過異象或異夢相見,更不會是通過網絡直播相見,而是衆人肩並肩,與基督面對面的相聚。

      其次,聚會的功用就在於實現其上文中提到的三個命令:1)來到神面前(22節);2)堅守我們的盼望(23節);3)彼此相顧(24節)。

1)教會聚會是神所命定的敬拜場所。我們之所以能夠來到神面前,是因爲耶穌用寶血爲我們開了一條通往至聖所的路。但神命定我們通過教會的集體聚會來搭建聖所。這不是個人靈脩、小組聚會所能取代的,也不是隨便幾個人在網絡上開個視頻會議就可以算數的。申命記12章中神吩咐以色列人說,祂只設立唯一一個敬拜場所,就是照着“山上的樣式”所建造的會幕以及後來的聖殿。神禁止以色列人私設祭壇。耶穌降生後,祂的身體就取代了聖殿(約翰福音2:21),成爲唯一的敬拜場所(約翰福音4:21-24)。當我們與基督聯合,基督徒在教會裏照着聖經教導的樣式進行聚會敬拜就組成了基督的身體,也就是神的聖殿(彼得前書2:5;以弗所書2:22)。有人喜歡拿馬太福音18:19-20說只要兩三個人在一起聚會就有主同在了。但這並不是經文的本意。馬太福音18章說的是教會集體生活的指導原則。尤其15-20節說的是教會如何執行紀律。“兩三個人”指的是見證人數的有效性。摩西律法規定見證人至少要兩個人所說的彼此相符才算有效(申命記17:6)。要對教會裏一個有過錯的會友執行紀律,必須有至少兩個證人。

2)教會是福音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摩太前書3:15),是我們堅守盼望的依託。聖經反覆教導我們,神與人立約,從來都既是個體性的,也是團體性的。我們得救,既關乎我們作爲個體與神的關係,也關乎我們作爲團體與神的關係。我們今天所信奉的福音真理,是由基督教會在兩千年歷史中與各種異端邪說的鬥爭中總結和傳承下來的。這不是某個基督徒個體能做到的,而是經由教會代代持守傳承而來。我們只有生活在教會的團體中,通過集體敬拜中的聖詩、講道,通過聖徒交通,我們的信念才會不斷得到糾正、鞏固和昇華。每個基督徒也有責任在教會裏學習、傳講和維護神的話語。

3)教會是以愛聯結的團體。一滴水很快就會被曬乾,只有融入江河湖海,才會享有長久的生命。人是離不開羣體的。當初神造人就是爲羣體生活而造的。基督把我們從罪惡的世界中解救出來,要我們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34-35),以達成羣體的聖潔。面對面的彼此關懷,是電話或網絡無法取代的。

      第三,對於習慣不聚會的警告。26-27節是一個嚴重的警告。26節裏的“故意犯罪”指的不是一時疏忽或一時失控所犯的罪,而是一種硬着心持續違犯的罪。因爲“犯罪”這個動詞是現在進行時,表示持續或反覆地進行。習慣於不參加聚會就是屬於這種性質的犯罪。在希伯來書寫作的年代,是基督教會大受逼迫的時代。當時的基督徒爲信仰的緣故,可能“被譭謗”,被當衆羞辱,“成了戲景”(10:33),也可能“家業被人搶去”(10:34)。當然通過教會史我們也知道當時有很多人以身殉道。那時的羅馬帝國也曾經遭受過幾次嚴重的瘟疫,十室九空。所以在那個時代,堅持聚會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但堅持聚會仍然是主的命令。我們都知道,違背主的命令就是犯罪。大家不要忽略了26節開頭的“因爲”提示了這個警告和25節之間有很緊密的邏輯連接。

所以,在這裏我要懇請弟兄姐妹們用這段神的話語檢驗自己的內心。我們聚會是爲了什麼?我們不聚會又是爲了什麼?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全人類對這種新病毒還不十分瞭解,治療方法不明確,醫療資源也非常有限。當時爲了配合公共安全,減少病毒傳播機會,避免醫療系統崩潰,教會暫時停止實體聚會合乎“愛人如己”的誡命,也合乎尊重政府權柄的命令(羅馬書13:1)。現在一年半過去了,醫學界對新冠病毒有了相當程度的瞭解,預防和治療手段有長足進步,醫療資源也足夠充裕。雖然這病毒還在不斷變種,情況和疫情初起時很不一樣了。

無論有沒有回來參加聚會的弟兄姐妹,讓我們都來認真地反省一下自己,我們對主耶穌的寶血是否珍惜?我們是否如鹿渴慕溪水那樣渴慕主的到來?主的日子近了,你是要“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10:27),還是“歡喜迎接”(11:13)救主的到來?